克孜尔尕哈烽燧

克孜尔尕哈烽燧距离库车县城西北12公里,位于连接游牧区和农耕区的唯一通道盐水沟畔,是护卫龟兹屯垦区的前哨,是中国新疆保存最好、规模最大的极具有代表性的古代烽燧,是古代军情报警的一种措施,史册记载,夜间举火称"烽",白天放烟称"燧"。为我国唯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单体烽燧。克孜尔尕哈烽燧高约13米,基底平面呈长方形,东西长6米,南北宽约4米。由基底往上逐渐缩收成四棱台状,烽火台为夯土结构,夯层厚10-20厘米不等,上部夯层中夹有木骨层,顶部为木坯垒砌,有部分木头裸露于外面,从构造上看有树枝,木楔和夹杂的沙土。并建有望楼,现仅存木栅残留物。烽体受自然侵蚀,风化作用,南侧中上部已呈凹槽状。远远望去克孜尔尕哈烽燧就像两个并肩站立的哨兵。2001年,克孜尔尕哈烽燧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201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《世界遗产名录》。(来自云上丝绸之路)

历史沿革

历史沿革

汉代

克孜尔尕哈烽燧始建于汉宣帝神爵三年(前59) 前后,完善于唐朝,一直沿用至魏晋,后废弃。

艺术殿堂之经典展示

虚拟漫游
视频浏览

克孜尔尕哈烽燧概况及价值

克孜尔尕哈烽燧所处的盐水沟东岸戈壁台地视域开阔,位于汉代出玉门关西行通往古龟兹、疏勒及天山北麓乌孙的交通要道。汉帝国长城防御体系在玉门关以西地区以系列烽燧设施延续,克孜尔尕哈烽燧以保存至今的沿交通路线设置的烽燧遗存,揭示了汉代天山南麓交通路线的走向。 这座巍峨的古军事建筑,历经2000多年的风风雨雨,至今依然雄姿犹存,它是古丝绸之路北道上时代最早、保存最完好的烽燧遗址,且位居丝绸之路北道的黄金地段。
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