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代
公元前二世纪,汉武帝下令修筑河西长城,嘉峪关依山凭险设防建卡,称"玉石障"。
五代
五代时,在关北黑山脚下设“天门关”,宋改为“玉门关”,宋元以前“有关无城,聊备稽查”。
明代
明洪武五年(公元1372年),征西大将军冯胜攻取河西,“乃弃瓜州,以嘉峪关为中外巨防”,选址在河西走廊中部,东连酒泉、西接玉门、背靠黑山、南临祁连的咽喉要地——嘉峪塬西麓建关。继又修筑了“近关边墙”的西、东和北三面长城。 明正德十一年(1516年)十一月,满速儿汗入寇肃州,游击将军芮宁阵亡,全军陷没,嘉峪关失守。
嘉峪关,号称“天下第一雄关”,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千米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,嘉峪关由内城、外城、罗城、瓮城、城壕和南北两翼长城组成,全长约60千米,长城城台、墩台、堡城等星罗棋布。关城平面呈梯形,由外城、内城、罗城、瓮城以及城楼附属建筑等组成。内城、外城、城壕三道防线成重叠并守之势,壁垒森严,与长城连为一体,形成五里一燧,十里一墩,卅里一堡,百里一城的军事防御体系。 1961年,万里长城嘉峪关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《世界遗产名录》。

公元前二世纪,汉武帝下令修筑河西长城,嘉峪关依山凭险设防建卡,称"玉石障"。
五代时,在关北黑山脚下设“天门关”,宋改为“玉门关”,宋元以前“有关无城,聊备稽查”。
明洪武五年(公元1372年),征西大将军冯胜攻取河西,“乃弃瓜州,以嘉峪关为中外巨防”,选址在河西走廊中部,东连酒泉、西接玉门、背靠黑山、南临祁连的咽喉要地——嘉峪塬西麓建关。继又修筑了“近关边墙”的西、东和北三面长城。 明正德十一年(1516年)十一月,满速儿汗入寇肃州,游击将军芮宁阵亡,全军陷没,嘉峪关失守。